足迹
前妻太抢手顾先生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464章 NG(第1页)

乔若星眼皮狠狠一跳,赶紧出声阻止,“王导,还是找个专业点的来吧。”王潇还没说话,沈青川就道,“举个补光板有什么专业技术要求?有劲儿就行,我这司机别的优点没有,就劲儿大。”眼见原来举补光板的小哥再也不来,王潇不想再耽搁时间,便道,“先这么着吧,小李,跟他说说待会儿怎么举,弄好就开始。”乔若星……大家各司其职,只有乔若星表情紧绷。因为床布局的原因,举补光板的人要站在床头给他们补光,而她是躺着的角度,所以一抬眼就能看见顾景琰举着反光板在看她。她心里默念,就当他是一堵墙!然后无视顾景琰,看向韩烈,重新入戏。“听说那边女孩子都很漂亮,又白又高。”韩烈撑在乔若星上方,勾了勾唇角,“是吗?那到时候得好好看看了。”乔若星瞪他,“你敢!”韩烈轻笑,“不敢。” 说完再次俯身,乔若星本来挺在状态的,结果一抬眼就看见顾景琰。他垂着眼看着她,戴着口罩让人看不出他的表情,但就那个受伤的眼神,突然就让乔若星心虚起来,简直有种所以在韩烈的吻落下来之前,她下意识偏开了头。韩烈没料到她的反应,动作一顿,愣住。乔若星赶紧道歉,“对不起对不起,导演,能再来一遍吗?我刚刚没准备好。”王潇觉得挺稀奇的,跟她合作过的李岩之前也赞叹,拍《玲珑传》的时候,乔若星是最让人省心的演员,入戏很快,几乎没有因为她NG过。他便问道,“怎么回事,状态不对吗?”“……不是,”乔若星总不能说是她前夫在头顶盯着,她亲不下去吧,只能编理由道,“头一次跟大明星合作,还是拍吻戏,我紧张……”韩烈一愣,唰的一下,耳朵红透了。顾景琰瞅着韩烈有些害羞又无措的样子,太阳穴跳了跳。导演听完,便笑道,“那倒可以理解,那你调整调整,再来一次。”“好。”乔若星胸有成竹,她对自己的专业素养还是很有信心的。然而事与愿违。接下来她接连NG了三次,每一次都在韩烈都要碰到了她了,她就睁开眼按照剧本给予回应的时候,就先看到顾景琰的脸。好好的情侣戏,愣是整成了捉奸现场,她哪里还下得去嘴?第五遍,大家已经露出疲态和不满,乔若星心知再NG下去,自己这口碑怕是都要砸这儿了,于是在韩烈第五遍说完“不敢”的时候,她一手环住韩烈的脖子,另一只手将手腕上的手串摘下丢到一边,随后拉过被子盖过头顶,然后偏开脸,手在被子上暧昧的鼓捣了几下。顾景琰在床头看得分明,唇角不觉勾了勾。导演看着鼓动的被子,愣了一下,随即喊了“卡”。乔若星掀开被子,十分心虚,然而没想到王潇对这一段非常满意。常歌手腕上的手链是玫瑰念珠,一般信奉基督教的人会戴这个。常歌并不信基督教,但是家里人信奉,她在家人眼里的形象一直是乖巧,优秀,懂事的。但事实上常歌的形象是一个有些叛逆的人,她摘掉玫瑰念珠扔到一边和陈冕亲热,违背了基督教禁止婚前性行为的教条,正好深化了这一叛逆形象。所以导演对这个隐喻非常喜欢,甚至是连连夸赞。“这个设计好,这个设计非常好,之前我就觉得这段少点什么,就是念珠啊,若星,你怎么想到这一点的。”乔若星……她能说当着前夫的面下不去嘴,所以想了这么个办法吗?她干笑两声,“我也没想那么多,就想着试试看。”韩烈坐在旁边有一点点失望,其实他拍戏的时候,脑子里是没什么杂念的,乔若星戏好,台词更好,这样的演员能快速把人带入情绪,戏里的时候,他就觉得她就是常歌,就是陈冕的青梅竹马的女朋友。但是从戏里抽身出来,她是日暮繁星,是他粉了两三年的女神,女神的银幕初吻是自己,换哪个粉丝能不期待呢?所以没拍成,作为粉丝,自然是有点失望。沈青川“啧”了一声,没意思,居然没亲下去,他可不是出于好心喊顾景琰来得,他可是奔着看顾景琰发疯来的。谁知道乔若星这么怂,一个眼神她就亲不下去了。后面又拍了好几场戏,顾景琰全程围观,但因为没有亲热戏,乔若星倒也没受影响,等到收工的时候,天已经完全黑了。乔若星返回化妆间卸妆的时候,顾景琰发来微信,“外面等你。”乔若星想着拍戏时候,这狗东西站在床头的样子,顿时气不打一处来,快速卸完妆和陈西打了声招呼就走了。从拍摄现场出来,一眼就看见了顾景琰的车。她绷着脸刚走到跟前,车门就开了。顾景琰坐在里侧,对她道,“上车。”乔若星也不想在外面说,万一被人看到不好,于是便上了车。刚关上车门,乔若星正打算输出,顾景琰就递过来一个芒果布丁,“拍了那么久,饿了吧?”乔若星……乔若星恼火的话立刻被堵在嗓子眼里发不出来了。她没接,瞪着眼道,“你跑这儿干嘛?不上班吗?”顾景琰慢吞吞道,“下午不忙,过来探探班,看看拍戏是什么样。”骗鬼呢?“你站在我床头探班?”顾景琰垂眼说,“那不是帮剧组的忙吗?”乔若星扭头就要下车,顾景琰环住她的腰,将人拽了回来,咬牙道,“我吃醋不行吗?”乔若星停下动作,看向他,“那是假的,是拍戏,是我的工作,你这么做很影响事儿你知道吗?”顾景琰抿起唇闷声道,“我就是举着反光板,我又没有做别的。”乔若星眼皮一跳,“你是说是我不够专业喽?”顾景琰说,“我是说你道德底线高,羞耻感强,在意伴侣的情绪,三观正。”